OK健康網  OKhealth
  • 首頁
    • 經典朋友最喜愛的文章 四
    •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 硒
    • 硒 的發現與研究
    • 認識硒 了解硒
    • 硒與健康
    • 硒的抗氧化機理
    • 硒的功效
    • 中國全民補硒工程已經啟動
    • 有機硒與疾病
    • 為什麼需要補硒?
    • 微量元素硒的防癌抗癌作用
    • 硒 肝病的天敵
    • 硒元素心臟的守護神
    • 硒與癌密切相關
    • 腫瘤患者的新希望-硒
    • 硒,你需要補硒嗎?
    • 補硒能使癌症發病率降低
    • 硒與心腦血管疾病
    • 硒的生理功能與疾病的關係
    • 常用保健食品硒:補有機硒
    • 硒的生理功能與吸收、分佈和排泄
    • 硒與疾病
  • 自療食療
    • 近視從600度降到0度
    • 每天按摩百會穴100次可長壽
    • 送給尿酸高或有痛風史的朋友
    • 春季感冒,自我調理比吃藥管用
    • 治人體“三高”偏方
    • 春分保健養生
    • 三味中藥當茶喝不用鍛煉也健壮
    • 比洗牙更好 教你5分鐘消滅牙垢
    • 告別洗腎透析的秘方
    • 骨質增生的老人一定要看
    • 耳鳴耳聾不可怕,黑木耳加鮮蔥花
    • 永不牙痛奇方(千人驗證)
    • 12種增強孩子記憶力的食物
    • 恢復視力的神奇秘方
    • 一味中藥補全家
    • 巧用閉目養生15法
    • 穴位治失眠和便秘的好方法
    • 保護眼睛從喝茶開始
    • 頸椎、腰椎有病,揉後溪穴
    • 醋的八十三種妙用
    • 徹底消除眼袋的神奇妙方
    • 巧用閉目養生15法
    • 十五分鐘降血壓
    • 治療老花眼妙法
    • 專治牙疼及口腔潰瘍
    • 腎經的原穴太谿穴
    • 按摩小指头 白发变黑发
    • 手穴按摩應用
    • 五十種病症按摩手法
    • 药茶配方、用途與功能(50種)
    • 抗病毒新流感漢方蔬果汁
    • 少林十巧手保健康
    • 氣功按摩十八法  
    • 心血管淤塞救命良方
    • 手穴按摩穴道療法
    • 从手指看你的健康状况
    • 四種急救須知
    • 肝炎養生保健食療
    • 馬鈴薯鮮汁療法 Potato Juice
    • 睡前不宜吃什麼食物?
    • 栗子是[腎之果]
    • 五指养生 (详细图解)
    • 耳部按摩操『附穴位圖』
    • 養胃方法4要6不要
    • 熱門健康食物排行榜
    • 糖醋蒜汁能治療癌症
    • 靈芝治「未病」
    • 白髮變黑髮按摩
    • 按摩明眼穴, 耳聪目明
    • 健康理念篇:
    • 養生知識篇:
    • 習慣篇﹝行為習慣﹞: >
      • 疾病防治篇:
    • 飲食篇:
    • 吃的正確知識
  • 長壽村的奧秘
    • 硒的十大功效
    • 日本東海大學醫學部研究論文
    • 硒 亞健康人日常保健品
    • 認識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 硒
    • 抗癌之王 硒
    • 硒调節人體健康
  • 我的健康我知道
    • 如何知道自己缺什麼維生素
    • 舌上不同位置裂纹代表不同健康问题
    • 指甲颜色出现十种情况要注意
    • 身體器官工作表一覽
    • 飯後感覺提示身體疾病
    • 男女身上發出的15個癌症信號
    • 非常好的抗氧化劑 硒
    • 舌頭吐露你的健康密碼
    • 小兒異常症狀來辨病
    • 肝臟有沒有毒素 (4個部位便知)
    • 乳腺檢查
    • 解讀肝功能化驗單
    • 黃疸型乙肝
    • 胰腺癌的初期症狀是什麼?
    • 中老年人鼻腔出血
    • 心絞痛的預兆
    • 出汗觀察身體狀況
    • 口臭當成自身健康的一種徵兆
    •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 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 警惕身體14個危險信號!
    • 日常養生記住這7個穴位
    • 捕捉腫瘤的信號
    • 心臟有問題時
    • 肝臟有問題時
    • 腎臟出現問題時
    • 脾胃出現問題時
    • 頭痛、 便秘、 肩膀或頸部酸痛
    • 眼睛、舌頭、臉頰、鼻子、嘴巴密碼
    • 七種“不疼”的癌變症狀
    • 五個測試,幫自己體檢
    • 指甲上的“月牙”来评估身体健康
  • 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足太陰脾經
    • 常按摩人體5大黃金穴位養生抗衰老
    • 引血下行三步曲:推腹敲帶脈,跪膝,雞獨立
    • 手少陰心經
    • 手少陰心經 2
    • 手少陽三焦經
    • 足厥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足太陽膀胱經
    • 足少陰腎經1
    • 手太陽小腸經
    • 手陽明大腸經
    • 足陽明胃經
    • 手太陰肺經
  • 認識常見症狀
    • 腦中風
    • 尿毒症 ---- 腎臟的輓歌
    • 心肌梗塞 … 淺談冠狀動脈心臟病
    • 糖尿病
    • 骨質疏鬆症及更年期
    • 肥胖症知多少?
    • 重視青少年及兒童的肥胖症
    • 各種肝炎的真面目
    • 高血壓常見症狀
    • 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癌症
    • 認識職業病
    • 認識痛風
    • 水腫
    • 新生兒黃疸
  • 健康生活作息表
    • 除鞋臭腳臭的幾個小竅
    • 追求健康預防是金
    • 飲用水水質標準
    • 「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
    • 做到癌症的三級預防
    • 八個家庭營養中的常見誤區
    • 預防老花眼 >
      • 樣
    • 簡單保健操助溫腎祛寒
    • 什麼人不適合喝綠茶
    • 夏季哪些人不宜喝啤酒?
    • 喝啤酒的禁忌
  • sitemap
台灣寺廟網
誠心求籤網
OK健康網
經典好歌網
台灣宗教網
台灣一日遊
台灣節慶網
工商交誼網

雷雨師籤 天后宮籤 Sixty Jiazi sign 六十甲子籤
觀世音籤 月老靈籤 保生大帝籤 關聖帝君籤
黃大仙籤 媽祖靈籤 日本觀音寺籤 六十四卦籤
小兒異常症狀來辨病
由於小兒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較大的小兒雖能表達,但往往闡述不清,所以觀察小兒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異常症狀來辨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錄 [隱藏]    
1 哭吵辨病    
2 多汗辨病    
3 食慾不良和偏食辨病    
4 糞便辨病

哭吵辨病嬰兒啼哭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現象。多為生理性護理不當,餵養不當可引起哭鬧,疼痛或其他不適亦可引起嬰兒哭鬧。啼哭是嬰兒時期的一種本能反應,嬰兒不能用語言表達或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常以哭鬧錶達要求或痛苦,
現將生理性啼哭,病理性​​啼哭及辨病介紹如下:
1.非病理性啼哭 原因很多,如飢餓、口渴、冷熱不當、潮濕、體位不當、驚嚇,衣服過緊,被褥過重,尿布潮濕,睡眠不適,養成愛抱和晝眠夜哭等不良習慣,蚊蟲叮咬,銳物刺傷和大便前腸蠕動加劇。哭聲強度不大,持續時間不長,滿足要求或去除非病理性因素,啼哭停止。
2.啼哭性質辨病
(1)突然劇烈啼哭,且掙扎不安應特別注意腸套疊、嵌頓疝、嬰兒腸痙攣、泌尿系結石和銳物刺入。
(2)出現高調尖叫聲或哭聲發直提示顱內出血、核黃疸、腦膜炎、腦炎或其他原因所致顱壓增高。
(3)哭聲單調,哭時無“傷心”感提示腦發育障礙或嬰兒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哭聲嘶啞提示喉炎、喉水腫、白喉等。
(5)哭聲細小提示先天性肌弛緩綜合徵或疾病嚴重衰弱無力。
(6)貓叫樣哭聲提示染色體異常的貓叫綜合徵。小羊叫樣哭聲提示為Comelia De lange綜合徵。

3.啼哭的時間辨病
(1)進食前或午夜後啼哭有可能係飢餓所致。
(2)進時或哺乳時啼哭應注意口腔炎或鼻塞,以及吸乳時嬰兒上唇或母親乳房阻塞嬰兒鼻孔。先天性心髒病、肺部疾患、貧血患幾因缺氧不能用力吸乳或進食,也可啼哭。 (3)夜間哭鬧應注意飢餓及晝眠夜哭的不良習慣。衣被不當,過熱或過冷。活動性佝僂病、腸寄生蟲病等也可以造成嬰兒夜啼。
(4)排便時啼哭應注意結腸炎、膀胱炎、尿道口炎和消化或泌尿系畸形等。
(5)經給刺激啼哭出現較正常嬰兒延遲者多提示大腦病變。

4.啼哭與體位的關係辨病
(1)嬰兒身體某部有炎症、外傷、骨關節病變或痛覺過敏者常因體位改變或觸及病變部位而哭鬧。
(2)抓扯耳廓哭鬧者提示外耳道癤。
(3)轉頭或屈頸啼哭者提示腦膜刺激症,顱內壓增高,或者有頸部軟組織損傷。
(4)睡時啼哭,抱起則不哭者多為不良習慣。

5.啼哭時伴隨症狀辨病
(1)啼哭伴發熱、流涕、咳嗽者多系呼吸道感染。
(2)啼哭伴呼吸、心跳增快、青紫者多繫心、肺疾病。
(3)陣發性劇哭伴嘔吐或便血者應注意腸套疊、腸梗阻、出血壞死性小腸炎、痢疾等。
(4)啼哭,多汗、枕禿、晚驚等應注意佝僂病、營養不良等。
(5)啼哭伴面色蒼黃,或肝脾、淋巴結腫大者應注意血液病。
總之,小兒啼哭時,應首先鑑別啼哭為病理性或非病理性。對於一時難以鑑別者,應繼續觀察啼哭的性質,規律和伴隨症狀等,細心查找原因。

多汗辨病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常較成人多。新生兒(尤其是未成熟兒)汗腺發育尚未完善,故生後數週或數月內出汗較少。身體某些部位如手掌、足底、腋下,會陰等處局部多汗常為生理性。高溫、衣被過多、進食、活動等情況下的多汗也常為生理性。而安靜、睡眠等情況下的多汗為病理性。
1.多汗出現的時間辨病 如活動性佝僂病多為晚上入睡後出汗,深睡後汗逐漸減少。通宵多汗(盜汗)多見於結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空腹時多汗應注意低血糖;進食時多汗多為生理性或體質性。
2.多汗伴隨症狀辨病 多汗伴枕禿和顱骨軟化、方顱等骨骼改變者多為佝僂病;多汗伴低熱、食慾減退、消瘦等表現者,應懷疑結核病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多汗伴骨關節遊走性腫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狀,應注意風濕熱。
3.年齡與多汗辨病 如嬰幼兒多汗應注意活動性佝僂病,年長兒多汗應特別注意結核病、風濕病和寄生蟲感染。
4.多汗的部位辨病 感染性疾病、風濕熱、低血糖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致多汗為全身性;單側多汗應注意對側腦腫瘤。腦出血、腦炎等顱內病變;下半身多汗或一個肢體多汗常為橫斷性脊髓灰質炎等;手足掌面多汗可能為體質性;頭部多汗多見於佝僂病或正常小兒。 多汗是小兒常見臨床症狀,須細心鑑別生理性或病理性。對於病理性多汗應從時間、出汗部位、年齡、伴隨症狀等方面仔細觀察,以查明原因。

食慾不良和偏食辨病
正常新生兒和小兒的食慾與其營養的需要是基本平衡的。小兒“吃飽”或攝食與其年齡相當的飲食,一般情況下可以很好地消化吸收,也能滿足熱量和營養的需要。由於遺傳、環境、體型、活動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小兒對營養的需求量個體差異很大,其食慾和喜愛吃的食物種類也必有差異。若願吃的食物種類與正常同齡小兒顯著不同,從而導致熱量和某些營養素不足稱為偏食。
1.不同年齡食慾減退辨病 一歲以下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有明顯食慾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特別應注意敗血症、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症等。幼兒和年長兒要特別注意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和情緒等因素。
2.食慾減退程度辨病 輕度食慾不良可能是正常個體差異或零食過多等不良習慣所致,嚴重食慾減退或拒食經常提示潛在疾病的存在。
3.伴隨症狀辨病 雖有輕度食慾不良,但小兒活潑、愉快、精神飽滿無症狀者,多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系結核或其他感染。伴腹痛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總之,影響食慾的因素很多,很多全身性疾病、消化系疾病、寄生蟲病、不良飲食習慣,藥物等都可以影響食慾,應仔細觀察,認真找出食慾差的原因,及時予以糾正或治療,以免影響小兒健康和發育。

四 睡眠辨病 良好的睡眠是保證小兒體格和神經系統正常發育的必要條件。乳嬰兒要充分睡眠時間,每日達15~20小時,白天要安排2~3次小睡。正常小兒每天所需睡眠時間如下: 睡眠時間:6月前,15~20小時;6~12月,15~16小時;2~3歲,12~14小時;4~6歲,11~12小時;7歲以上,9~10小時;
上表所列睡眠時間,包括日間睡眠時間在內。 常見小兒睡眠異常及辨病如下:
(1)夜啼少睡多汗頭髮枕禿、方顱、囟門遲閉,應考慮佝僂病。
(2)夜間磨牙入睡後,上下牙磨得咯咯響,稱之為夜間磨牙,如伴有晨起臍周隱痛應考慮蛔蟲病。此外磨牙尚可因為牙頜畸形,小兒精神創傷或情結不穩。
(3)煩哭並肛門搔癢入睡不久出現煩哭,肛門搔癢,肛門周圍又見到白線頭樣小蟲在爬動,可見於蟯蟲病。
(4)哭鬧抓耳睡眠時哭鬧不停,時常搖頭,用手抓耳,提示可能患了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5)鼾聲隆隆、面容呆笨熟睡時,特別是仰臥睡眠時,鼾聲隆隆不止,張口呼吸,且逐漸出現面容呆笨,鼻樑寬平,應考慮增殖體、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所致。
(6)大叫不醒者平日喜睡覺,睡後不管多大聲音也不能驚醒,應考慮到孩子是否有耳聾。
總之,當睡眠異常時,應仔細觀察伴見症狀,尤其對於睡覺打鼾的兒童,巨大聲響不能將之從睡眠中驚醒的兒童更應高度注意,最好及時到耳鼻喉科檢查。

糞便辨病小兒腸道的吸收能力好,透過性強,分泌與蠕動功能易紊亂。若餵養護理不當,如餵食過多、質量不適宜,則影響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受涼時腸蠕動增加;過熱時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過度哭鬧,情緒緊張或低下均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消化腺的分泌及運動功能失調。但由於嬰幼兒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觀察糞便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許多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從糞便變化上反映出來。
1.正常小兒糞便 新生兒出生3~4天后排出的大便稱為胎糞,呈墨綠色粘糊狀。以後隨小兒飲食不同,大便性質也有所不同。 出生後採用母乳喂養的小兒,大便漸漸轉為金黃色軟膏狀,略帶酸性,每天排便2~4次。 人工餵養以牛奶為主食的小兒,糞便一般呈黃色或土灰色,質地比母奶餵養兒糞便稍硬,略帶腐臭氣,每天排便1~2次. 母乳不足,加用牛奶或代乳品的小兒的糞便比食母乳的小兒的糞便要多,一般呈現黃色或淡褐色,質地軟,臭氣大,每天排便1~2次。 自己進食的小兒,由於飲食結構與成人相似,其糞便也與成人糞便相似,一般呈黃色成形便,但臭氣較小,每天排便1~2次,但也有多至3~4次的。一般來說,只要大便外觀正常,嬰兒食慾良好,精神佳,體重正常增長,即便便次稍多,也屬正常。
2.小兒異常糞便及辨病
(1)飢餓性糞便當小兒腹瀉時,做家長的總以為餵養不當而適當減少餵食量。殊不知當小兒飢餓時也可以出現腹瀉,糞質少,粘液多,色深綠。見於母乳不足的嬰兒。此時,只要適當增加餵食,大便即可正常。
(2)泡沫便大便量多、為深棕色,水樣有泡沫便,糞便粗糙,含有較多食物殘渣。這是由於進食過多含糖高的食物(如米、面、糖),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所致。只要調整小兒的飲食,減少米、面、糖的攝入,多飲水,一般1~2天即可恢復。
(3)糊狀便大便為淡黃色、糊狀、量多、發亮、在便盆內可滑動、在尿布上油膩不易洗掉,提示脂肪消化不良,應適當減少脂肪攝入量。
(4)水樣便 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蛋花湯樣糞便糞便稀爛,甚至水樣或蛋花湯樣,常無肉眼濃血,見於小腸炎。 ②淡黃稀水便糞便呈淡黃稀水便或白色米湯樣,多見於病毒性腸炎。
(5)豆腐渣樣便頑固性腹瀉,糞便有時呈豆腐渣狀,或有較多泡沫、帶粘液、色綠者,應注意白色念珠菌腸炎。多見於體弱、營養不良、或長期接受廣譜抗菌素、激素治療的嬰兒。患兒多可伴有鵝口瘡。
(6)顆粒便 可見於以下兩種情況: ①糞便為棕黃色顆粒狀,多為飲水過少,熱天衣著太厚,出汗過多,體液不足所致。亦可由於食物中所含纖維素過少所致。應多飲水,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的攝入。 ②糞便似乳汁凝固的小塊,有灰白或白色光澤,這是消化不良的先兆,要求餵乳要定時、定量。
(7)乾硬便糞便乾結堅硬、量少、表面偶爾帶有少量粘液或血絲,可以數天排便一次,排便時常伴有哭吵,這是嬰幼兒患了便秘。小兒便秘與攝入蛋白質、鈣過多,飲水、纖維性食物過少有關。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應適當減少食物中蛋白質、鈣質的含量,增加穀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8)粘液便大便裡夾雜著像鼻涕一樣的白色粘液或無色透明,這往往提示腸道粘膜發炎,應及時治療。
(9)便血在確定小兒便血時,應注意先除外以下情況:
①檢查小兒口腔、鼻咽有無破潰。因為這些地方破潰出血後,血液被小兒吞嚥後可引起便血或黑便。
②檢查乳母乳頭有無裂口出血。若有出血,小兒於吸吮時吞下,大便中可有血痕或黑便。
在排除以上情況後,便血常見於以下情況:
①絲縷狀血便排便時或便後哭吵,稍大的小兒可訴疼痛,出血於排便時或緊接便後出現,量少、色鮮紅、呈絲狀覆蓋於糞便表面,可伴有排便困難,這是小兒血便最常見情況,可因蟯蟲感染後,肛周搔癢,撓破後所致;亦可由於小兒便秘、大便堅硬、擦破肛管直腸粘膜所致。
②豬肝色血便糞便以血便為主,呈豬肝色,糞便混有鮮血,並有大量粘液,應考慮阿米巴痢疾。
③果醬樣便糞質極少,為血和粘液混雜的紅果醬樣大便,並伴有陣發性哭吵,頻繁嘔吐,面色蒼白等症狀,大一點的小兒可訴陣發性腹痛。這常見於腸套疊。
④赤豆湯樣便開始為水樣或蛋花樣稀便,數天后出現大量赤豆湯樣鮮血水樣便,腥臭,伴發熱、腹痛、腹脹,應考慮出血性腸炎。
⑤膿血樣便大便呈血樣,混有粘液,赤白夾雜,排便時哭吵不安,便後常不願離開便盆,伴發熱、腹痛、噁心、嘔吐、排便次數多,應考慮小兒痢疾。 總之,嬰兒糞便異常可因餵養不當所致,也可因疾病所致。如果因為餵養不當所致,通過調整餵養方法可以得到解決。若排除飲食因素後,排便異常時,應及時就診。

六 排尿異常辨病 正常新生兒每日尿量400ml,嬰幼兒400~600ml,學齡前兒童為600~800ml,學齡期兒童為800~1400ml,尿液呈淡黃色、清亮的液體。排尿時無不適感。嬰幼兒可有夜間遺尿,而稍大的兒童,應能自己控制排尿。
常見排尿異常如下:
1.血尿 可呈鮮紅色或洗肉水樣。一般在一升尿液中混有0.4毫升血液,肉眼即能察覺。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可由於泌尿系統本身的疾病,如免疫性腎炎、泌尿系統感染或其他感染、尿路結石,尿道異物、先天畸形、腎血管疾病及腎臟腫瘤,亦可因全身疾病如休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因藥物性血尿及鄰近器官疾病引起。 不同年齡兒童引起血尿的疾病不同。新生儿期的血尿多見於新生儿期自然出血,泌尿系統畸形如多囊腎、海綿腎、輸尿管畸形以及腎靜脈血栓和先天性的腎盂積水。嬰儿期的血尿可見於尿道口潰瘍、炎症、腎臟腫瘤、腎靜脈血栓以及溶血尿毒綜合徵。學齡前兒童多見於腎小球腎炎、紫癜性腎炎、尿道炎症和外傷,以及腎臟腫瘤。年長兒血尿以腎炎、腎結石、結核所致。 當出現血尿時應結合其他症狀來推測疾病。如血尿繼發於扁桃體炎、膿皮病之後,伴有浮腫等症應考慮急性腎小球腎炎。血尿伴有發冷、發熱、尿頻、尿急、尿痛,多為尿路感染性疾病,如經一般抗泌尿系感染藥物治療無效後,應考慮腎結核可能性。血尿伴有劇烈的尿痛和突然尿流不暢和中斷者多見於結石、膿塊或血塊堵塞。無痛性血尿多見於腫瘤,血尿伴有皮膚粘膜出血,應考慮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過敏性紫癜等疾病。 當血尿發生時,通過實驗室檢查辨明原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當小兒發生血尿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
2.深黃色尿 尿色深黃,色似豆油,多為黃疸引起,伴有皮膚粘膜發黃、角膜發熱,可見小兒萎靡不振,食慾差,哭吵,應考慮是否患有急性黃疸型肝炎,膽道梗阻性疾病。 3.白色尿 白色尿是指肉眼見尿呈乳白色或尿內有膿塊,這是由於尿中含大量白細胞所致。多由泌尿系嚴重感染和泌尿系寄生蟲病(絲蟲病、腎包蟲囊腫)引起。
4.遺尿 遺尿指三周歲以上的小兒在睡眠中小便自遺。三歲以內的嬰幼兒由於大腦尚未充分發育,不能很好控制排尿,這不屬於病態。
此外,若小兒自幼缺乏教育,沒有養成良好的夜間排尿習慣,而任其自遺,或因小兒白天嬉戲過度,夜間睡眠過熟,呼叫不應,造成遺尿。這些都可以通過培養小兒的排尿習慣和生活習慣使遺尿得到緩解或消失。若小兒遺尿,伴肛門搔癢,入夜可見肛周有白色細絲樣小蟲,這是由於蟯蟲感染,在夜間爬出肛門之外,刺激尿道引起,應先治療寄生蟲病後,遺尿便可緩解。 總之,當小兒尿液異常時,多反映泌尿系統疾病的存在。由於腎臟疾病的難治性,所以當發現小兒尿液異常時,應及早就醫。
图片
OK健康網
OKhealth.taiwantemple.com
okhealth@taiwantemple.com
OK健康網